要把传统意义上的“男性气概” 与现代意义上的
原标题:要把传统意义上的“男性气概” 与现代意义上的“男性气质”区分开来
长袍马褂的中国侠客,表现的是一种轻灵、洒脱和超然的男性形象,不以强壮的肌肉取胜
各个领域掀起的对女权话题的讨论,让一个曾经不成其为问题的词汇“男性气概”成了热门且敏感的话题。作为研究“男性气概”长达十多年的学者,从博士论文开始,隋红升已经出版了4本围绕这一主题的学术专著。在前不久出版的《男性气质》一书中,隋红升以跨学科的视角,从社会文化、心理与生理、经济与政治等层面对男性气质的诸多要素进行了深入剖析。即便如此,在向大众媒体表达他的学术观点时,隋红升保持着一百二十分的谨慎。他说:“现在研究性别问题的确是见仁见智,每个人都会通过不同的文化立场、不同的身份和价值取向来看待性别问题,关于性别问题的争议特别大,经常是自说自话的状态。”
在接受采访后,他特意拨出一天时间,以学者式的严谨,精心审阅和修改了访谈对话部分。因为涉及女权主义,为了“避免争议”,他将相关措辞都淡化了。尤其对于“好品质是否应该分男女”,隋红升认为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这涉及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划分,这个划分不是人为的,而是基于人类的历史,其中有历史文化元素,在几段话中说不清楚,而且容易引起误导”。尽管如此,他还是试图尽力对这个问题作出概括性的回答。
隋红升认为,对“男女性别气质划分”的问题,现在不应该过度放大,而是希望主要围绕“对男性气概的内在定义和本质做出梳理,外延部分的探讨也应为此服务,最终提到男孩危机,这样就符合教育部和两会谈到的问题,也能避免一些歧义”。
不过,这位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还是强调,“培养学生‘阳刚之气'的倡议本身是一种利国利民、有利于民族素质提升的战略性举措”。之所以引起很多争议,原因还在于人们对男性气概的理解方面存在许多刻板成见。因此,在各种观点交锋之前首先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才是“男性气概”。
什么是“男性气概”?
第一财经:你在《男性气质》中提到,“男性气概”这个话题从古希腊和中国的春秋时代就有所涉及,已经有几千年的文化史。这个概念一开始有哪些内涵?
隋红升:我们在考量一个文化命题或学术概念的时候,对概念本身的界定和初始意义的把握非常重要。人们之所以在“男性气概”的理解上有那么多分歧,主要是因为在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着差异。只要我们对历史稍作回顾就会发现,无论在古希腊还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在“男性气概”的定义方面都有很多共通性。“男性气概”在古希腊本质上指的是一种德性(virtue),一种抵制恐惧的德性。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认为“男性气概”是一种“浩然之气”,是一种博大浩瀚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特质。无论古希腊时期还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都把勇敢、坚强等美德和精神品质作为“男性气概”的内核。在古希腊,勇敢、男性气概和德性是三位一体的概念,勇敢被认为是“四主德”之首。在中国,勇敢被视为“三大德”之一。就此而言,“男性气概”从本源和初衷上看更多的是对男性人格和品质的一种内在要求,并非是对他者尤其女性的压迫和歧视力量。
第一财经:吉尔默在《发明男性气概》中也提到了中国的情况,他认为,如果把全世界的“男性气概”视为一个连续体,中国人心目中的“男性气概”在整体上处于这个连续体的中间刻度,不如欧洲和非洲一些地区那么显著。你怎么看?
隋红升:的确,人类学家吉尔默的这本研究专著专门提到中国对此的认知和践行状况,并且论证了中国人在“男性气概”的定义方面与其他国家和民族之间存在的某些共通性,即同样把勇敢、勤劳和责任担当等品质看作其内核。
在对“男性气概”的重视程度方面,西方社会更为显著,这与中西方性别文化传统的差异有关。因为中国强调阴阳协调和阴阳互补,很少把两性对立起来。从审美上讲,好莱坞塑造的施瓦辛格、史泰龙等肌肉男,并不一定被中国女性接受。西方人把武力甚至施暴能力视为“男性气概”的一大标准,中国传统则讲求文武兼备,刚柔相济,甚至有时文胜于武。中国的才子佳人式情爱模式,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这种性别文化传统的体现。你看,即便是影视作品中的中国侠客,往往是长袍马褂,表现的是一种轻灵、洒脱和超然的男性形象,往往不以硕大的身躯和强壮的肌肉取胜,比较典型的是电影《卧虎藏龙》。然而,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传统男性气质也受到某种程度的冲击和挑战。
文章来源:《现代仪器与医疗》 网址: http://www.xdyqyyl.cn/zonghexinwen/2021/0312/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