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贫瘠撂荒地插科技“翅膀”,现代生态大
图为青海省农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2021年乐都区苜蓿高效生产集成技术试点项目签约。 张添福 摄
中新网青海乐都4月17日电 题:青海:贫瘠撂荒地插科技“翅膀”,现代生态大牧场欲腾飞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以前,这几千亩山地全部撂荒,没一点收成。”年近六旬的郝大成,曾对祖辈生活的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袁家庄村大片山地的撂荒,不无可惜。
海东市乐都区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属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2016年,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郝大成的上述担忧迎来转机,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流转袁家庄村以及附近的石岭子村7432亩山地,打造种养结合、草畜联动、有机肥还田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大牧场。
图为青海省农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2021年乐都区苜蓿高效生产集成技术试点项目启动。 张添福 摄
“我家近三十亩山地也被流转,每年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费,而且我还在这里上班,每月有4500元的工资收入。”郝大成16日对中新网记者说,“包括我在内的村里很多老汉们,不需要再向儿女伸手要钱,拿着土地流转费,够买一年的米、面、油。”
当过多年村干部的郝大成,还向记者算了一笔更大的账,“如果没有这家现代生态大牧场,我们也没有能力把这7432亩大多是坡地的山地,开垦平整好。”
如今,这片已焕发新颜的山地,正插科技“翅膀”,欲带这个新生不久的现代生态大牧场腾飞。
16日,青海省农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2021年乐都区苜蓿高效生产集成技术试点项目,在项目基地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式启动。
图为农牧科技人员开展苜蓿高效生产集成技术试点。 张添福 摄
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珑介绍,该项目将依托30亩饲草生产科研示范基地,在苜蓿生长过程中开展各物候期观测、数据采集、理化性能指标和营养成分化验测定分析等工作,并利用1000亩苜蓿建设示范展示基地,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和示范观摩。
项目建设方希望,通过该项目技术集成和引领带动示范,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和推广,提高苜蓿饲草种植规模,扩大草食畜舍饲比例,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实现草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保护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和资源,推动草牧业提质增效和发展。
而不止于这处现代生态大牧场,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青海省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首席专家徐成体介绍,通过农牧科技工作者近二十年的潜心研究,“我们已经突破青海不能种植苜蓿的禁忌,而且覆膜精量穴播的苜蓿标准化种植科技成果在干旱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图为东牧湾现代生态大牧场内养殖的牲畜。 张添福 摄
“苜蓿号称‘牧草之王',”徐成体说,近二十时间,苜蓿种植面积从当初几百亩,发展到十万亩,“在青海,牦牛、藏系羊及其它品种的牛羊,都能吃上优质饲草。”
海东市乐都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玉屏表示,希望通过该项目,进一步培育出适合本地的优质高产牧草,强化科技支撑,为畜牧业发展夯实基础。
如今,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为青海省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试验示范基地,新希望六和集团饲料研究院科技创新平台将其纳入反刍料数据采集基地。
“希望建设在老家的现代生态大牧场越来越好,”郝大成对乡村振兴充满期待。(完)
文章来源:《现代仪器与医疗》 网址: http://www.xdyqyyl.cn/zonghexinwen/2021/041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