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甲亢( 瘿病)经验
▲邓铁涛()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2021年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说起甲亢,您的脑海中是否会浮现出“突眼”“大脖子”形象?甲亢不仅有损外观形象,严重扰乱生活,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一、邓铁涛教授论甲亢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简称,临床以多食、消瘦、怕热、多汗、心悸、急躁、易激动等代谢增高、神经兴奋症状群为主要表现。中医虽无甲亢相对应的病名,但因中医称甲状腺肿为瘿病,故常常把本病亦归入中医瘿病的范围。然而,据其临床症状特点来看,似还涉及到中医之心悸、不寐、郁证、汗证、痰证、虚劳等内伤杂病的范围。盖古人有“痰为百病之母”,“痰生百病”,“百病多为痰作祟”之说法,朱丹溪更是强调杂病论治以气血痰郁为纲。
根据本病以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这一主要病理特征,结合历代医家有关瘿病、痰证的论述,以及程氏消瘰丸的组方用意的启示,参以长期的临床实践,邓老认为甲亢主要应从痰论治。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病机,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兼情志刺激,内伤饮食,或疾病失治误治,或病后失养,导致人体阴阳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所涉及的脏腑虽多,但其证候特点仍属实虚错杂、本虚标实。
本虚多为阴虚,渐至气阴两虚为主,故见形体消瘦、乏力、多食易饥、畏热多汗、手颤、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标实则为痰凝气结,郁久化火,而表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精神紧张、惊惕、健忘、失眠、烦躁易怒、多语多动等症,从而形成气阴两虚、痰瘀阻络之虚实错杂、本虚标实之证。
辨证论治
根据以上的病因病机,对于本病的治疗应以益气养阴、化痰散结为主。故用生脉散合消瘿丸加减化裁。
基本方: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山慈菇10克,浙贝10克,玄参15克,生牡蛎30克,白芍15克,甘草5克。
方中用生脉散益气养阴以治其本;配合程氏消瘰丸(玄参、浙贝、生牡蛎)以祛痰清热、软坚散结;白芍、甘草滋阴和中;山慈菇功能祛痰散结,为治甲亢必用之药。
加减法:肝气郁结者,宜疏肝解郁,合四逆散等;心悸心烦、失眠梦多者,宜养心安神,选加熟枣仁、夜交藤、柏子仁、远志等;烦躁易怒、惊惕健忘者,配合用脏躁方之麦芽、大枣等;汗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等;手颤者重用白芍、甘草,或配合养血息风,用鸡血藤、钩藤、首乌等;突眼者加白蒺藜、菊花、杞子等;胃阴虚者加石斛、淮山药等;气虚较甚者加黄芪、白术、云苓、五爪龙等;肾虚者合用二至丸或加菟丝子、楮实子、山萸肉、补骨脂等。
合并症的处理:甲亢合并肝炎者合用四君子汤加珍珠草、黄皮树叶等;甲亢伴贫血者在原方基础上酌加养血之品,如首乌、黄精、熟地、阿胶等;合并重症肌无力者则在重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配伍玄参、浙贝、牡蛎、山慈菇等祛痰散结之品;合并糖尿病者宜在原方基础上合用六味地黄丸并重用淮山药、仙鹤草、玉米须等;合并闭经者在原方基础上选加王不留行、晚蚕砂、牛膝、益母草等通经药。慢性甲亢性肌病见肌肉萎缩者重用黄芪、党参、白术、五爪龙、鸡血藤、千斤拔等;甲亢性肢体麻痹者合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或加威灵仙、豨莶草、木瓜、老桑枝、桑寄生等。
由于甲亢属内分泌系统方面疾病,病情顽固,容易复发,因此,治疗必须持之以恒,临床治愈后仍需坚持服药半年,以防复发。对于已经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患者,应在中药显效以后才开始逐渐减量,切勿骤然停药。对于出现甲亢危象的患者则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综合处理。
避免诱发因素:甲亢的发病虽然与遗传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但是否出现甲亢的症状还和一些诱发因素有关,如感染、精神刺激、外伤、过度疲劳等。因此,应帮助病人注意保持精神愉快,以防情志所伤,说服家人对患者予以理解和谦让,避免病人情绪波动。慎起居,避风寒,预防感冒,避免过劳。饮食上宜多吃高营养食物和蔬菜、水果,少吃辛辣食物和含碘多的食品如海带、海虾、海鱼等,少喝浓茶、咖啡,不吸烟,不饮酒。
文章来源:《现代仪器与医疗》 网址: http://www.xdyqyyl.cn/zonghexinwen/2021/0727/1447.html